|
|
建筑節能未必走高端路線 |
|
發布日期:2011-06-08 09:21:49 發布用戶: 點擊次數:7348 |
|
|
|
|
生態建筑一直是熱門話題。一種稱之為“人文生態”的理念,正在以“回歸自然本源”為主旨走向房地產。上周,日本(株)RIA都市建筑設計研究所上海分公司總代表曹煒先生對記者談了他的見解:構建生態建筑,我們今天充分享受著工業革命果實,但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仍然是第一要素。
建筑物節能、生態,并非都要用最貴、最新的材料和技術。時下有的住宅小區,標榜采用多少項節能高新技術,但房價不菲。殊不知,不少高科技材料在其生產過程中都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而且一次性投入巨大,今后日常的維護費用也是相當昂貴的。
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如陽光與風力。一個簡單的道理,開窗比空調通風好。作為著名的都市建筑設計師,曹煒這樣描繪他的設計方案:在建筑屋頂和外墻上設計成如人類皮膚汗腺一樣的透水孔,通過透水孔滲水來降低室內溫度。在虹橋的一些臨空辦公樓中,中庭的“煙囪效應”有效地調節室內溫度和空氣,同時也給辦公空間送入了大片自然陽光。目前流行的地下車庫幾乎是全封閉的,整天都得開著燈與排氣扇。而他們設計的逾千車位的超大型地下車庫,在頂板上開了一些透光、通風的天窗,即使梅雨季節地下車庫也不會潮濕。
屋頂綠化,也是保溫節能的有效措施。目前一些先進國家推廣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維護成本不高,卻能凈化城市空氣和降溫。據東京的一項測試,屋頂綠化達到8%就可降低城市中部氣溫一度。
獲得“2006中國住宅雙節雙優獎”的金外灘住宅項目是曹煒擔綱設計的。在商業群房頂上采用土丘設計,不僅避免了樓頂反射熱能,還能蒸發水汽,微風一吹,清新的空氣就會撲面而來。他說,建筑節能的方法還有好多,如墻體,用預制的空心墻或是石膏板做的隔墻保溫性能高,并且比混凝土墻薄得多,也增加了房間的使用面積;同時因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良好,又大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適度,并且避免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然而,在中國內地除了辦公樓之外幾乎沒有人愿意在住宅上嘗試。
我國將對建筑節能立法。而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建筑技術尚處起步階段。目前建筑材料的高端化發展,能源的過度開采,使建筑產業處在一個發展的瓶頸時期。有識之士期望政府部門出臺針對能源的設計方案獎懲政策,同時呼吁建筑設計師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通過應地制宜、力所能及的節能設計,來引導消費主流,提升環保意識。 |
|